伍脚基读书会现场

穿梭双城,以文相会——伍脚基

专题

2019.03.10

在千万个北京大学的学子中,藏着一群离乡背井而志同道合的马来西亚人。尽管课业繁重, 这群人仍会从沉甸甸的书堆中蹦出来,将挤出的休闲时间与彼此进行轻松愉悦,又可增进自己的知识交流。这样的一群人凝聚在一起,便促成了一个读书会——伍脚基。

前世,今生

最初,三五好友因同在北大留学,但所学的专业各有不同,因此相聚时不免聊起方方面面的话题。他们家常闲谈间时而论及经济、政治,时而谈及教育、文化,某天偶然萌生一个想法—— 如果有更多人一起讨论,会不会有更多不一样的火花?

于是在 2017 年秋季,他们组织了一个读书会,意在聚拢更多志趣相投的马来西亚留学生分享彼此所学专业的知识,提供彼此不一样的视角,从而激起更多的思想碰撞。

经过一年的锤炼,这个读书会在 2018 年的秋季学期有了更明确的定位与发展,以“伍脚基” 的专属名称展露人前。“伍脚基”取于“五角基”的谐音,是马来语“Kaki Lima”的中文翻译。五角基是南洋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早年法规规定私宅和商铺骑楼下的走廊必须留有五英尺宽,这片空间是各个住宅店铺私有的,却是与来往的行人共用的。伍脚基借助相同概念,宣告读书会是 一个介于私有和公共的中性开放空间,意在聚集有想法、有故事的人,将自己想要表达的言论和 每个聚集此处的人分享交流。

存在的意义

伍脚基的理念是聚集北大的马来西亚留学生共享知识。共享知识既利于自己,也利于他人。 在每个人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时,除了让其他不同专业的参与者理解这个学科之外,自身也可以 更深入了解该学科的内容、巩固相关领域的知识结构。因为惟有自己清楚理解相关内容,再进行 梳理整合之后,才能简单扼要地跟初学者讲解。此外,在彼此交流时,参与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可 以引发分享人和其他参与者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无论对分享人还是参与者而言,这都是一个双向 且互惠互利的学习过程。

伍脚基同时也是一个马来西亚学子讨论时事的隐形平台。这些人在马来西亚土生土长,尔后来到中国北京深造,“马来西亚人”和“北大学生”的双重身份让他们比别人多了一个视角看待两地情况。他们对马来西亚的各种文化和制度开始产生种种思考。每次针对各个课题的不断讨论和交流中,大家都提出了许多看法和意见。这些评论,无论优劣,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应该 纳入马来西亚多元背景的审视之中。在这样的氛围下,伍脚基的角色无形中鼓励了这些学子们更 密切关注马来西亚的现状与发展走向。

目前伍脚基的参与者都是北京大学的在籍马来西亚留学生,多为本科生,他们来自各个专业、 各个年级。伍脚基的骨干之一——陈敬谦表示希望往后有更多的硕博生可以参与伍脚基,让读书会的讨论更为丰富。此外,虽然伍脚基的成员主要集中在马来西亚留学生,但如果有来自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对这个读书会感兴趣,伍脚基是抱着开放的态度去接纳的。

伍脚基创始人与成员合影

活动形式

起初,这个组织依照传统读书会的模式,让参与者每周阅读一本书,进行跨学科的交流,而每学期的讨论课题都会涉及政治、社会、历史等。如今,伍脚基迎来了一个大转型,不仅把组织的名称给改了,在组织的活动形式上也做了很大的调整。

活动形式主要分为三大类:沙龙、读书会及工作坊。沙龙,既邀请某位主讲人分享某个课题, 演讲结束后再进行问答交流,例如伍脚基曾请来北大校友会的财政分享一期关于马来西亚投资的课题;读书会则是延续伍脚基初始的运作方式,在活动前提供一些文章或材料给大家阅读,然后在活动时分享读后感或提出疑问,其中一本他们讨论过的书便是关于马来西亚教育课题的《浮躁·族群·市场化——困局中的大学》;工作坊是另一个新增的活动形式,主要是针对一些可实践的知识,请有经验的同学带领大家一起钻研,然后再轮流呈现自己的成果。伍脚基就曾组织过商业个案分析,由一名北大学长提出了一个情景兼扮演投资人的角色,其他同学便想方设法地说服投资方,事后再分析其中的利与弊。

多亏有北京大学马来西亚留学生会(MSAPKU)的协助,伍脚基的活动地点不再“居无定所”, 而有了中关新园图书馆作为固定的聚集地。负责组织伍脚基活动的几位同学在邀请主讲人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他们会尽量融入不同元素的课题,避免重复烦闷。他们会以主讲人的知识背景拟定每次活动讨论的主题,而内容则让主讲人自由发挥。

伍脚基《如何理解佛教语境》X 沙龙, 上图为主讲人释慧固

因什么而坚持?

从一开始的读书会演变成今时今日的伍脚基,伴随着伍脚基走过这一年多,努力维持着这个组织创始人之一邓世轩说道:“我个人的本性就是喜欢闲聊,但是我觉得闲聊也可以聊得很有内容,我想要有更有意义的谈话,也想多听他人的想法,因此就投入了这组织。这也是一个让马来西亚人有学术交流的平台。”

陈敬谦则表示:“伍脚基总会给人带来惊喜,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额外收获。有时讲座的主题看起来单调乏味,但听了之后才发现,任何领域,任何课题,都有无限的开发性,值得我们去探索。”

挑战与应对

要维持伍脚基的运作并不容易,世轩和敬谦分享了一些他们所面对的挑战。 首先,在组织活动的人力方面,因为北大的课业繁重,六位创始人都有各自的课业负担,许多时候一些安排或宣传工作并不能及时处理,所以需要彼此不断协调,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

在主讲人方面,他们常常物色不到愿意分享的人,或是找不到经验丰富的教学者,所以他们会在日常中留意身边的人或是新结识的朋友,往往会发现每个人其实都有值得和大家分享的知识或想法。

在参与者方面,许多同学也会因为课业繁忙而来不及提前阅读读书会指定的书籍,这让读书会的讨论环节效果欠佳。为了帮助参与者对相关内容的理解,组织人会在讨论之前进行导读。他们也适当调整读物的分量,只针对书籍的某一章节进行讨论,并提前把讨论问题发给参与者,让大家有充裕的时间思考。这些对策都是希望可以帮助参与者不要觉得参与伍脚基非常压力,并且可以从中渐渐地培养阅读风气。

展望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伍脚基计划未来每周推出一个简报,总结读书会的内容,把想法与 其他群众共享。此外,创始人们希望伍脚基能“代代相传”之余,也希望伍脚基能作为领头,把组织读书会的风气扩散到北京各高校。他们期许通过这样的学术交流,把四散北京的马来西亚留学生们聚集在一起。

伍脚基虽然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组织,但却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把北大的马来西亚游子以文相连。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伍脚基这个平台让我们遇见一群愿意一起学习、互相交流的朋友,这是幸运的!除了可以培养个人阅读习惯,也可以 让自己学习勇于表达意见和分享知识。在伍脚基,你愿意分享,就有人愿意听,你肯接受他人的想法和意见,你就是知识的大富翁!

采访人 | 依婷

被采访人 | lusen、敬谦

主笔 | 陈芊静、依婷

校稿 | 骆有容

推送排版 | 陈珮忻


网页版排版 | 黄湘榆

点此阅读原推送

《京声》2019年第1版编辑室

编辑出版 | 马来西亚留学北京学生会

统筹 | 李尉瑷 Vivian 黄筱晴

监制 | 李军劲

秘书 | 温诗韵 王轩茗

采访组组长 | 曹旖温 Yvonne

记者 | 封企阳 董佳仁 黄晶忆 何靖伶 鐘伊雯 刘尉俞 黄诗萱

主编 | 骆有容

主笔 | 鐘伊雯 陈芊静 周易康 黄进泰 黄媺淇 Nur Aiin Binti Muhammad Azhar

美术总监 | 杨雯妃

美术编辑 | 陈佩欣 许依婷 杨千慧 周易康 黄媺绚 黄进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