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人大啦啦队长覃靖雯

人物

2019.08.02

记者 | 骆有容

主笔 | 骆有容

供图 | 覃靖雯

推送排版 | 周易康

原文刊于《京声》2019年第1期

 

网页版排版 | 黄湘榆

点此阅读原推送

Q1: 最初为什么会想要加入中国人民大学校啦啦队?

A1: 我从小就是学跳舞的,这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事情。而且我高中的时候也担任过两届的绿队啦啦队,所以来到大学自然想找类似的社团或组织。当时看到人大校啦啦队在招新,而我感觉加入后可以受到更专业的训练,所以就果断报名了。

Q2: 中学的啦啦队和大学的啦啦队最大的不同在于?

A2: 不同点其实很多,要说最大的差别我觉得是训练的专业性和规范性。毕竟中学啦啦队的目的一是为了各色啦啦队的比赛,二是为了调动运动会的气氛,它存在的周期也就是几个月而已,因此对队员本身的舞蹈基础和身体素质条件就不会有太大的要求。但是加入人大校队是要经过选拔的,我记得大一秋招的时候报名人数将近100人,最后入选的只有20位。他们会去考核你动作的定位、发力等等。毕竟人大的校啦啦队算是一个体育组织,是有任务在身的,所以训练内容和方式也会更专业一些,而且会有教练带队。

Q3: 是什么动力让你对啦啦队充满热忱?

A3: 啦啦队非常强调集体的默契、一致性等等,像发力的一致和队形的转换都是需要很多次的练习和队员之间的磨合才能做到的,投入后我就发现自己对这种团体的认同感和荣誉感非常着迷。比如高中的时候,我在啦啦队里就非常热血,和队员们的感情也很好,到了高三的时候我还担任队长。大概是因为我对这个团体有强烈的归属感,才会想要付出。不过大学每星期都有几次训练,偶尔会有想放弃的念头,但是每次比赛后又会更坚定地留在队里,一直到现在,还做了训练队长。哈哈!

Q4: 在队里最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A4: 我的第一次暑训!队里要求队员们在开学前的几天提早回校训练。虽然队里有要求放假要在家里做素质打卡,但是基本上我都是在划水的,所以暑假我算是进入两个月的休息状态。结果暑训第一天早上就要求我们去操场上跑五圈,我跑到一半还吐了。我的同届中国同学因为军训回来,所以对他们来说署训不会太吃力。因为整个上午的训练都是素质训练,很耗体力,我中午休息的时候,回去又吐又泄。下午训练的时候我的状态已经很差了,所以我因为控制不好自己的身体就扭到脚了。我很清楚记得我们队里的几个男生轮流从训练馆背我回去宿舍。那次的经历真的让我感受到运动员需要的毅力。

Q5: 你表演至今收获多少奖项?哪一个对于你是最有意义的?哪一个是最有挑战性的?

A5: 算上在校啦啦队和院健美操的话,一共10个奖。我觉得是第一次代表校队去北大比北京站的啦啦操比赛吧,因为是第一次参赛,所有事情对我来说都是很新鲜的,那种期待和紧张我到现在都记得。也是那次比赛之后,我对啦啦队的感情更深了,有种队友即战友的革命情感,哈哈!最有挑战性的是我大一上参加的一个节奏体语的项目,就是在无音乐的情况下,队员们要靠拍打自己身体或者踏地上的声音的一种体育舞蹈。这个很考验默契和节拍,加上那段时间因为我要参加院健美操的比赛,所以学动作的时候没认真学,所以动作都记不清。最后队长还是把我放上场了,而且开头我站在最前面,算是c位(因为我矮),我那时候超级紧张,不过我们还是顺利拿奖了。

Q6: 加入拉拉队后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

A6: 在队里最快乐的是认识了一群好友,他们不同于一般大学同学或是其他社团的工作关系,我跟他们会有一种革命情感,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哭过笑过,那种团体荣誉感和情感是我在其他群体找不到的,所以我很珍惜这份友情。

Q7: 加入拉拉队让你更加自信了吗?

A7: 我觉得会增加自信。因为每星期三次(星期二、五、日早上)训练,生活有了一件很规律的事情要做。当我有兴趣去做、并且擅长去做的时候,就会做得很好,享受在其中,我觉得这个是会让我变更自信的。

Q8: 在拉拉队中认识的最好的朋友? 

A8: 有两个很好的朋友。他们都是大一一起加入队里的,现在大二了,我们三个也做了队长。

Q9: 除了拉拉队训练,你们还会一起做什么有趣的事吗?

A9: 我们会一起看电影、吃饭、也会一起去推拿。有时候他们还会来我房间喝酒聊天,我们也提到春假要一起出游的事情。

Q10: 否有这种感觉:虽然拉拉队很多人,但有时候还是会觉得孤单?

A10: 大一会有孤单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大家还没那么熟吧。开始的时候,有些人可能因为训练的强度无法跟学业达到一个均衡,所以他们陆陆续续退出队伍。当然,我并没有因为谁的加入或退出而改变自己对这个啦啦队的热爱,纯粹就是因为我喜欢这个运动,所以留下来。久了之后你会发现,其实那些留下来的,也跟我一样,我们都喜欢这项运动,也很喜欢队里的人和氛围,这就很好了。

《京声》2019年第1版编辑室

编辑出版 | 马来西亚留学北京学生会

统筹 | 李尉瑷 Vivian 黄筱晴

监制 | 李军劲

秘书 | 温诗韵 王轩茗

采访组组长 | 曹旖温 Yvonne

记者 | 封企阳 董佳仁 黄晶忆 何靖伶 鐘伊雯 刘尉俞 黄诗萱

主编 | 骆有容

主笔 | 鐘伊雯 陈芊静 周易康 黄进泰 黄媺淇 Nur Aiin Binti Muhammad Azhar

美术总监 | 杨雯妃

美术编辑 | 陈佩欣 许依婷 杨千慧 周易康 黄媺绚 黄进泰

发表评论